正在加载
请稍等

菜单

文章

Home 杏耀注册首页 杏耀注册_书写新时代“小城故事”四川怎么做?
Home 杏耀注册首页 杏耀注册_书写新时代“小城故事”四川怎么做?

杏耀注册_书写新时代“小城故事”四川怎么做?

杏耀注册首页 by

原标题:书写新时代“小城故事”四川怎么做?

  “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0万户、棚户区15万套、老旧街区87个,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基本完成城市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过去10年间,我省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3.4%提高到2022年的58.4%,与全国的差距从9.8个百分点缩小到6.9个百分点。

  如何书写新时代的“小城故事”?我省正科学谋划、全力推进。2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四化同步”主题发布会第二场发布,围绕“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主题,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有关进展进行详细解读。

  目标

  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提升幅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

  行动

  抓好“五个聚力”

  ●聚力优化城镇体系结构

  ●聚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聚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聚力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聚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确定“一轴三带”空间布局

  ●“一轴”是指做强成渝城市发展主轴

  ●“三带”分别指壮大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城市发展带、打造成遂南达城市发展带、培育攀宜泸沿江城市发展带

  重点抓好“五个聚力”确定“一轴三带”空间布局

  “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提升幅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代永波首先公布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

  当前,我省城镇化处于加快推进期,呈现出一些趋势性特征:从人口流动看,农业转移人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稳定在2600万左右;从空间分布看,城镇的人口向大城市和县城“两端”集聚态势明显,全省城镇常住人口近四成居住在成都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泸州市城区,近三成居住在县城;从资源要素看,我省人口跨省跨市流动频繁,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外来人口需求还不匹配,城镇化从城乡关系向“城乡+区域”的关系加速演变。

  基于这样的趋势性特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年时间要从“58.4%”到“超过60%”,我省具体怎么做?

  代永波介绍,围绕目标,我省将重点抓好“五个聚力”:聚力优化城镇体系结构、聚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聚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聚力推进新型城市建设、聚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在聚力优化城镇体系结构方面,我省将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推动绵阳、南充、宜宾、泸州加快建设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Ⅰ型大城市、达州加快建设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

  综合考量融入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和全省实际,我省将按照“一轴三带”空间布局推进城镇化建设。其中,“一轴”是指做强成渝城市发展主轴;“三带”分别指壮大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城市发展带、打造成遂南达城市发展带、培育攀宜泸沿江城市发展带。

  县城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我省有128个县和县级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代永波介绍,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省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同时实施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县城公共服务供给优化行动、县城人居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县城辐射带动乡村促进行动,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

  做强产业和人口关键要素 实现人、产、城协调发展

  产业是城镇化的根基,有产业才有岗位、才有城镇人口的聚集。从全国成功的发展经验来看,城镇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支撑。

  宜宾市副市长雷涛分享了该市人、产、城协调发展的先进经验。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融,宜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发展,就业岗位大量新增,近3年,仅宜宾三江新区就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以上,新增产业工人4.1万人。

  新型工业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主引擎,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如何良性互动?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文莉介绍,在主动适应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进程中,我省将积极推动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着眼“五区”产业共兴,推动资源地、研发地、生产地、消费地联动,实现人、产、城协调发展。

  具体举措上,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以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出台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梯次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用强大的产业支撑保证城镇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以优质企业为支撑点。实施“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贡嘎培优”行动计划、“天府益企计划”、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力争到2027年培育千亿企业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同时,落实工业企业“小升规”支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以信息技术为动力源。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第三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持续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促进信息技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合应用创新发展,培育形成一批优秀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

  人是城镇化的核心。“十三五”以来,我省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省落户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达到1082万,但仍存在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不够强、市民化水平不够高等短板。

  如何让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未来,四川将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改革配套保障措施,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安厅二级巡视员罗毅介绍,我省将注重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协调联动,完善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制度体系;引导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因地制宜制定户籍迁移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构建全省超大城市、大中小城市、重点城镇均衡落户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

  当前,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58%,这意味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

  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长春介绍,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0万户、棚户区15万套、老旧街区87个,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基本完成城市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

  近两年,省内各地实施的一些城市更新项目为城市增添了活力。比如成都八里庄工业遗址片区更新项目,通过仓储物流的疏解腾退、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公园城市场景营造,让“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南充市三公街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将群众参与、拆违治乱、传承文脉、片区更新等有机融合,惠及1100多户居民,昔日落寞的商圈再次变得活跃。

  未来,我省将构建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在深化成都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基础上,我省将加快推进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稳妥开展城市更新条例立法调研,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同时,我省将持续在设区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将体检工作向县级城市和县城拓展延伸,逐步建立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

  城市更新不是拆除和重建。叶长春强调,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将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搬迁。注重保护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重点抓好古树名木和历史建筑保护,全力保留城市记忆。

 

08 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