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登陆_四川省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渔政协助巡护队伍
近日,一则消息令人振奋:“长江鲟野化繁殖实验”取得突破性成果,此前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长江天然水域首次实现自然产卵。这是科研机构实现长江鲟自然繁殖、恢复重建野外种群迈出的关键一步,更是长江禁渔后,水质变化、生物种群恢复的重要成果。
在试验进行的这片水域,活跃着一群渔政协助巡护队员,成为保护长江鲟等重要天然水域野生鱼类的生力军。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渔政协助巡护队伍183支、队员4000余人,规模居全国首位,实现重点水域县(市、区)全覆盖。
打造职业队伍,吸纳退捕渔民555人
“以前是打鱼人,现在是护渔人。”两年前,退捕上岸的谢富昆通过培训、考试加入宜宾市翠屏区渔政协助巡护队。这支99人组成的巡护队中,有15人都像谢富昆一样,从职业打鱼人变成了职业护渔人。
“我们把巡护队伍建设作为发挥退捕渔民特长、拓宽就业安置渠道的重要途径,依托‘一对一’关爱联系制度,点对点联系和帮扶渔民,鼓励打鱼人变护渔人,满足基本条件的优先录用。”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卿足平介绍,参照事业人员方式公开招聘,经过资格审查、体能测试、面试考核,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吸纳退捕渔民555人,每8名巡护队员就有1人是退捕渔民。
为了保障巡护队伍人员稳定,省级还统筹渔业油补、涉渔工程生态补偿、禁捕退补结余等资金,支持巡护队伍建设,要求各地全力保障人员工资、意外保险和医疗养老保险等待遇,明确巡护队员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一些市州进行了有效探索。泸州市按照每名队员5.5万元的标准,每年投入专项资金280余万元,确保退捕渔民参加巡护队后总体收入与之前基本持平;雅安市雨城区将22名巡护队员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确保人员队伍稳定;自贡市规定禁捕工作优秀乡镇,每年奖励巡护队员不少于1万元;南充市强化正向激励,设置考核补贴600元,每月向考核达标队员足额发放……
合理规划队伍,发挥巡护关键作用
“前面有声音,大家注意!”3月30日晚8点,宜宾市翠屏区金沙江段一处隐蔽的树林间,宜宾市翠屏区渔政协助巡护队队长刘晓欢向队员低声发出警示。
就在几天前,巡护队接到线报,在这段水域有一处非法捕捞点。“行动!”刘晓欢发出指令,非法钓鱼人员被巡护队员抓了现行。
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是禁钓期,这段时间,正是巡护队员们最忙碌的时候。“巡护队24小时轮流巡查,每个队员每天的行走路程有30公里左右。”刘晓欢说。
如何更好发挥巡护的关键作用?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支队长朱晓伟介绍,为了合理规划队伍配置,全省按照长江、嘉陵江沱江岷江、大渡河赤水河三类水域,每15、20、35公里配置1名基础巡护队员。各市(州)、县(市、区)结合本辖区禁捕范围增配巡护队员。此外,还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日常巡护和渔政执法的科学性、精准性。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12个,布设“亮江工程”监控点位908个。
截至目前,渔政协助巡护队员已协助执法20万余次,协助查处案件19000余起、2300余人,查获电捕鱼机220余套、违禁船只40余艘,劝阻违规垂钓人员180余万次,累计解救误捕长江鲟587尾、胭脂鱼32尾、岩原鲤29尾、大鲵31尾。(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