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请稍等

菜单

文章

Home 杏耀注册首页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为何落户成渝双城?
Home 杏耀注册首页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为何落户成渝双城?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为何落户成渝双城?

杏耀注册首页 by

  成博 靳晓沛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吴梦琳

  11月1日,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美丽的成都浣花溪公园揭幕。有意思的是,这次诗歌节的闭幕式,却选择在了重庆举行。诗歌节期间,成渝两地更是将同时推出三大类十余个子项目活动。

  每三年一届的中国诗歌节,是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此次为何落地成渝双城举行?记者了解到,中国诗歌节还从未有过在两座城市同时举行的先例。然而今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后,诗歌节前所未有“破了例”。

  底蕴深厚 自古诗人皆入蜀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2005年创办,已先后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陕西省西安市、福建省厦门市、四川省绵阳市、湖北省宜昌市举行。第六届诗歌节首次放在两座城市举办,为何会有这样别出心裁的方式?

  四川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原本并未选择在成都或者重庆。今年一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拉开了两地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互动,在此背景下,文旅部决定把第六届诗歌节放在成渝两地共同举办,携手推动两地诗歌文化发展,携手向世界推介成都和重庆的底蕴深厚。

  两地共同举办诗歌节,也被列入了四川省和重庆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重大项目。

  成渝双城,山水相依、文化相连。一句“自古诗人皆入蜀”,道出了巴蜀大地的底蕴深厚。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介绍,四川自古盛产文人,无论是汉代的司马相如、扬雄,还是唐宋时的李白、苏轼,蜀地诞生了一代又一代文坛领袖。与此同时,成都也以“扬一益二”的富庶以及相对安稳,吸引着历代诗人。无论是“初唐四杰”,还是此后的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贾岛、李商隐等,都曾入蜀。杜甫寓居成都期间,更是留下了众多的著名诗篇。到了宋代,陆游、黄庭坚等诗人同样入川游历或为官,留下了不少诗篇。

  历代诗人们造访的蜀地,除了成都,还有重庆。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蒋登科表示,当年诗人从成都出川,基本都是走三峡水路,无论是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还是李商隐的“却话巴山夜雨时”,都共同汇成了重庆三峡地区深厚的诗歌文化,成为重庆诗歌文化的根基之一。到了抗战时期,艾青、臧克家、老舍、冰心等大师的造访,也让诗歌文化在重庆继续茁壮生长。

  时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这个中国新诗发展的鼎盛期,诸如“莽汉派”“非非派”等诗歌流派,均在成都诞生;时至今日,《星星》和《草堂》两份在成都的诗刊,更在中国诗坛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论是成都还是重庆,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百姓对诗歌文化的喜爱相当普及,诗歌节放在这样的城市举行恰如其分。”梁平说。

  文化同脉 携手讲好双城故事

  “这是川渝迎来重大发展契机背景下的一场新时代文化盛事。”梁平表示,中央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双圈的建设除了经济,还有文化,“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当我们在两地举行诗歌节,既是借此机会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在通过各种活动让百姓感受诗歌以及文化的魅力,让人们把热爱诗歌、热爱文化当成一种生活习惯,提升生活品质。诗歌是美好的,通过诗歌节把美好的种子播洒进人们心灵,善莫大焉。”

  诗歌节期间,成渝两地诗人以及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将汇集双城,感受两地文化的血脉相连。“诗歌创作需要一个时代的激发,成渝地区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也会激发诗人的灵感。” 《诗刊》主编李少君说,这一次来到这里举办中国诗歌节,是一次中国诗歌界的新时代诗歌的大展示,同时大批的诗人们来到这里,感受成渝地区的独特巴蜀文化和美好生活方式,肯定会被当下的这种新时代的变化全方位的变化而激发,期待他们继续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作品。“让诗歌之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成渝双城文化同根同源,巴蜀文化一武一文相互影响融合,最终汇成魅力独具的巴蜀文化。”蒋登科表示,单就诗歌领域,新诗发展的这几十年里,两地诗歌交流就非常频繁,“包括梁平、李亚伟、何小竹等很多现居成都的诗人,都是重庆过去的;重庆也有傅天琳等来自四川的诗人。”如今,国家大力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他认为“两地的诗歌以及文化,更应该在这个大的时代语境下开展活动和交流,联手推动两地诗歌文化的发展,让成都和重庆携手发展。未来,它们在世人眼里就将在两座伟大的城市。此次让双城共同举办诗歌节,让两地走到一起是恰逢其时的必然,也是伟大诗歌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27 2020-12